性能专项测试服务

性能专项测试

软件性能测试是指利用工具去模拟大量用户操作来验证软件系统能够承受的负载情况,找出潜在的性能瓶颈;测试功能完成的及时性和效率性,一般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进行测试。

性能专项测试目标

新信息系统上线,或者系统业务规模扩大时,帮助系统的建设方(委托方)和使用者确定系统的性能是否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测试人员运用专业的测试工具和测试技术,帮助客户了解系统性能是否能够满足预期目标,并验证系统连续运行的能力。性能测试是重要的软件测试类型之一,有助于确定应用程序在工作负载下的性能,比如响应能力、可扩展性、可靠性、速度和稳定性等。性能测试对发现错误毫无帮助,但可以消除性能瓶颈,并改善整个应用程序的性能。
  • 1.有助于评估软件的稳定性;
  • 2. 确保在开发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发现性能缺陷;
  • 3. 帮助团队了解应用程序在正常负载下如何运行;
  • 4. 确保找出差异并消除差异;
  • 5. 帮助验证应用程序的功能特性;

性能专项测试相关指标

响应时间

指从客户端发起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响应结束,整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一般单位为毫秒。

处理能力(吞吐量)

系统每秒处理的事务数,单位是笔/秒,该指标越高越好。

CPU利用率

反映后台服务器CPU利用率情况,包括用户态(user)、系统态(sys)、等待态(wait)、空闲态(idle)。

内存利用率

反映后台服务器内存利用率情况,内存利用率99%并不一定代表内存存在性能瓶颈,还要结合SWAP交换空间内存使用情况综合分析内存问题。

磁盘I/0

反应后台服务器的磁盘读写使用情况,即每秒读写多少兆。

网络1/0

反映后台服务器的磁盘读写使用情况,即每秒读写传输多少兆,一般情况下不能超过设备或链路最大传输能力的70%。

性能测试范围

基准测试

在给系统施加较低压力时,查看系统的运行状况并记录相关数据作为基础参考

容量测试

数据库中构造不同数量级的记录数量,在一定虚拟用户数量下运行多种业务场景,查看系统可处理的最大在线用户数

压力测试

逐步增加负载使系统资源达到饱和甚至失效,最终确定在什么负载条件下系统性能失效,获得系统提供的最大服务级别

负载测试

逐步加压确定系统的处理能力和能够承受的各项阈值,确定在满足系统性能指标的情况下系统能承受的最大负载量

稳定性测试

通过给系统加载一定的业务压力(如CPU 在70%到 90%使用率)情况下,检查系统是否稳定运行是否有内存泄露等问题

可恢复测试

针对负载均衡、应用集群、数据库RAC等架构通过可恢复测试,对系统架构的容灾并恢复能力进行检验

性能专项测试流程

  • 1.申请评估: 提交性能测试需求->可测性评估->初期需求调研->工作量评估;
  • 2.需求计划: 测试需求调研->测试需求分析->性能测试计划->计划评审;
  • 3.测试准备: 环境准备->脚本准备->性能数据准备->性能场景准备;
  • 4. 场景执行: 执行性能测试场景->性能问题分析及调优->性能问题回归验证;
  • 5. 报告总结: 测试结果整理分析->性能测试报告->报告评审->测试总结->出具报告给客户;